|
甚麼是P+ Project ?P+專案是一項由科技部(前國科會)所支持的研究專案,目的在於將災區內外的民間人力資源結合行動通訊與網路科技,透過社會創新的角度,將眾包概念(crowd-sourcing)帶入防救災工作流程中,建立一防災協作平台,成為災防體系下不可或缺的一環。
甚麼是眾包(Crowd-Sourcing) ?眾包(crowd-sourcing)是網際網路帶來的生產組織形式概念,透過網路上無數潛在志願者的創意與能力,來解決傳統組織或系統所無法解決的問題。眾包概念目前已經被運用在都市規劃、公共政策、社會救助、急難救災、甚至是生物科學等領域中,並證實可以彌補現有既成的組織資源所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
更多關於眾包的成功案例,可以參考下列連結 : 線上玩家合力解開愛滋病毒重要基因 Players of crowdsourcing game beat supercomputers at designing RNA molecules |
災害與眾包 ?
過去十年間所發生的幾項重大災難都可以看到眾包扮演重要角色,以下是目前的發展 :
SANAHA

2004年南亞大海嘯波及南亞許多國家,在災後為了處理災民安置、資源分配及尋人等資訊需求,以印度為首的東南亞許多工程師通力合作將需求整理,建立了SAHANA救災資訊系統,來協助南亞海嘯後各國的資訊整合工作。SHNAHA資訊平台最重要的核心是以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為主的概念,任何人都能下載再依據個別需求加以調整修改;同時它也充分整合其他網路資源,例如Google Map, Open Street等圖資平台,讓災情的判斷能更加準確。更多關於SAHANA
Mission 4636

2010年海地大地震造成海地國家機能癱瘓,Mission4636計畫靠著尚且完整的當地基礎通訊設施以及免費號碼"4636",讓當地居民將訊息透過電話或簡訊集結並傳送給海外的海地人,翻譯海地當地的克里奧爾語成英語後,回報給從世界各地湧入當地的國際救難隊。由於當時各國救難隊並沒有人通曉當地的克里奧爾語,政府機能又近乎喪失殆盡的情況下,Mission4636計畫成了海地震災救援工作中最關鍵的環節,有效帶領各國救難隊深入海地各受災地進行搜尋生還者的工作,拯救了許多寶貴的生命。更多關於Mission4636
Ushahidi

Ushahidi最初是因應2007年在肯亞的總統大選暴動事件,以電子郵件和簡訊的方式讓民眾將各地暴動事件收集後顯示於Google Map上,使用者可自行在平台上定位災害訊息的發生地。Ushahidi平台在2010年的海地地震、2011年的紐西蘭基督城地震、以及2012年東日本大地震中都曾被用來做為災情分佈情況的平台。更多關於Ushahidi
WAZE

WAZE是一個以交通導航為主的社群服務,利用行動科技與GPS定位技術讓駕駛用戶能即時分享各路線的交通狀況。2012年桑迪颶風風災導致紐澤西地區的天然氣與燃料無法正常配送供應,補給卡車以及一般駕駛人也無從得知最新的補給狀況;美國政府便利用WAZE在短短一小時內將紐澤西地區各地加油加氣站位置、供應狀況以及最佳路線等上百條資訊傳送到聯邦政府,再配合其他整合資訊一併放在Google 災害地圖供民眾參考。更多關於WAZE
八八風災與網路救災行動

2009年莫拉克風災期間台灣將近1/3的區域皆成為受災區,災區廣闊、大量求援資訊使得政府防災及通報體系幾乎失效,遂由民間網路社群意見領袖結合其他IT工程師發起,透過搜尋程式撰寫以及與Google合作的努力,蒐集遍佈在各個社群網站上的災情通報、急難救助、賑災物資的各種訊息快速過濾整合,並轉交各縣市災害應變中心作為調派人力物資的重要參考依據。這項民間網路救災行動也成功輸出亞洲各國,包含日本、泰國、香港、印尼、俄羅斯等,提供建置網路救災系統的參考經驗。更多關於網路救災
我們是誰 ?
P+是由臺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臺大智活),與臺大土木工程學系電腦輔助工程組(以下簡稱臺大土木CAE)所組合的團隊;臺大智活自 2008 年起致力於使用者中心設計,結合商業、研究、設計與技術等四項領域人才,開發BEST (Business Model, User Experience, Service design, Technology)的創新模式協助產業進行升級轉型;臺大土木 CAE 自2009年起投入防災相關領域,以防災決策支援系統為主,協助政府單位進行防災決策,提升防災的效率,經驗與成果包含:減災智慧平台、歷史颱風事件搜尋程式、水利緊急應變經驗學習中心、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服務團、行動水利防災資訊服務先期規劃與應用等,現正嘗試利用無人飛行載具(UAV)進行現場防救災作業。
自2013年起,結合臺大智活團隊的使用者中心設計,與臺大土木CAE於防災產業上的技術與經驗,期望將眾包概念(crowd-sourcing)帶入防救災工作流程中,建立一防災協作平台,讓大家都能為防救災盡一份心力。
自2013年起,結合臺大智活團隊的使用者中心設計,與臺大土木CAE於防災產業上的技術與經驗,期望將眾包概念(crowd-sourcing)帶入防救災工作流程中,建立一防災協作平台,讓大家都能為防救災盡一份心力。
團隊成員
計畫主持人
專案成員
我們想做甚麼 ?
從過往案例發現到目前既有的公共服務與應變機制,並沒有辦法有效地迅速處理大規模災難所衍生的各種問題,包括資訊通報與統整上的混亂,需求與資源的配置等複雜問題,而民間自行發起的各種措施往往可彌補公共服務所無法擁有的即時與彈性。
因此,我們想整合目前的相關技術,研究現有的流程體系與使用行為並建立一個網路平台將讓擁有人物力資源的團體組織,與擁有資訊的現場災民,及其他災區外想盡一份心力的民眾聯繫起來。
因此,我們想整合目前的相關技術,研究現有的流程體系與使用行為並建立一個網路平台將讓擁有人物力資源的團體組織,與擁有資訊的現場災民,及其他災區外想盡一份心力的民眾聯繫起來。